建设 2020-07-15 18:18:00 中国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丨 “我们的改革方法不是最创新的,但是解决的是营销中心历史遗留的问题、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就彻底激发活力,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国网甘肃电力营销服务中心主任王林信在7月14日“三项制度”改革总结大会上如是说。
甘肃电力营销中心今年3月启动改革工作,以竞争上岗、周期聘任为手段,在岗位上“能上能下”方面争取突破,以完善组织和员工绩效体系为载体,在收入“能增能减”方面争取突破,以劳动关系契约化管理为核心,在员工“能进能出”方面争取突破。
激发新活力
“‘三项制度’改革,必须要本着对营销中心的未来负责、对全体干部员工负责的态度,要让竞聘上岗成为一种常态,要让干部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于三项制度改革,甘肃电力营销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有着一致认同。
在谈及本次改革给优秀年轻业务骨干带来的变化时,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董辉做了这样的统计,“中心部门负责人平均年龄下降了1.02岁,班组长平均年龄下降了3.29岁,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干部队伍合理梯队。同时,更加准确清晰的掌握了中心人力资源现状,为今后通过岗位竞聘、交流锻炼、组织调配解决紧缺岗位缺员问题打好基础。”
“三项制度”改革按照“优中选优、优中选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原则,努力实现了优化年龄结构,优化学历结构;建立能上能下机制、建立多岗位锻炼机制、建立聘任机制,将“三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使得备受关注的岗位竞聘,成为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关心的热点焦点。
搬掉“铁交椅”
甘肃电力营销服务中心以关键核心岗位能上能下机制为突破口彻底打破“铁交椅”,全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建立能力、业绩导向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渐成常态。
此次“三项制度”改革中层干部全部就地起立,公开竞聘,不拘一格选人才,大胆使用政治素质过硬、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在职员评聘报名阶段,充分考虑员工个人意愿,开展自愿分流工作。经过个人申报、部门审核、资格审查、综合考核测评及组织考察等环节,共聘任四级职员4人,五级职员8人,给业绩好、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员工拓展了职业成长通道。
推动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让能者“能上”,成为此次三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此次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共有68人报名并参加了关键核心岗位竞聘考试,其中45人分别竞聘至部门负责人、一般管理及技术岗位,竞聘成功率66.18%。中心各部门负责人、管理及技术岗起立率100%,竞聘率100%,换岗率64.44%,落岗率8.89%,唯“有德有才有能”者居之,真正建立起“以岗挑人”的常态机制。
打破“大锅饭”
“过去,进了国企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次改革,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梳理规范岗位岗级,全面优化岗位设置。”甘肃电力营销服务中心党群部四级职员许多红说。
该中心建立并执行中心全员绩效管理实施细则,通过重点任务、支撑评价、业绩贡献、协作配合等形式手段,准确客观评价绩效结果;将月度绩效奖励分配权力全部下放至各部门,督导绩效经理人履职尽责,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通过改革,打破了“大锅饭”和“轮流坐庄”的分配格局,让高绩效员工获得高收入,低绩效员工得到经济性反向激励,充分调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王林信认为,以公开竞聘、民主推荐等形式畅通人才选拔的渠道的用人理念,就是要将“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来,形成“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为营销中心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助力添劲。
盘活人力资源
“这次改革,有效解决了人岗不匹配、权责不对等、岗位类别不明确等历史遗留问题。通过改革,我们就是要把那些想做事、会做事、能做事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甘肃电力营销中心副主任苏海军对改革充满希望。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人员短缺”与“人员冗余”同时存在;推动实现员工“能进”“真出”,是解决矛盾的突破口。
这次改革干部员工发生岗位变动的有37人,流动率为62.71%;部门间调整人员19人,流动率为32.2%;岗级发生变动的有15人,变动率为25%,中心内部人员流动更加合理,基本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部门负责人岗位硕士学位由5人增加至6人,副高级职称由7人增加至9人;一般管理及技术岗位硕士学位由11人增加至13人,副高职称由8人增加至12人。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打破员工‘铁饭碗’,释放出了强大的“鲶鱼效应”,广大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被极大激发,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力量。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