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8-07-19 16:39:00 中国能源报
“目前我国调峰电源的装机容量只占2%左右。在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灵活的调峰电源占比至少要达到总装机的10%-15%
“目前我国调峰电源的装机容量只占2%左右。在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灵活的调峰电源占比至少要达到总装机的10%-15%。即使国家现在批了若干个抽水蓄能电站,即使在2020年全部建成,到时调峰能力还是不够。”
7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在中国燃煤发电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认为火电行业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仍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开发。在谈及火电灵活性改造时,黄其励表达了上述观点,指出“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弃风弃光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根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煤电装机已经超过9.8亿千瓦,有着巨大的调节潜力。 “火电灵活性改造现在大家谈的比较多。在储能技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利用之前,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是目前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行之有效的对策。”
但这样一来,势必使得发电企业的效益降低。“我问过几个电厂,在100%负荷降到50%负荷的时候,度电煤耗要增加15克至18克。要想激发火电的调节能力,必须通过建立一些补偿机制,让‘老实人’不吃亏,让为电网做了贡献的人不吃亏。”
对此,辽宁的解决方案得到了院士的认可。黄其励介绍称,辽宁为了给核电、新能源发电腾出空间,给予火电机组相应的调峰补偿:在核定的发电能力以下,非常规调峰每度电补贴4毛钱;在40%负荷以下再进行调峰的,每度电能给到1块钱。
测算下来,这些调峰补偿资金全省总计约8亿元。“这笔钱从哪来?就从清洁能源企业和稳定负荷的核电企业中来。各方都能够受益,火电企业参与调峰的积极性也很高。”
黄其励指出,新能源发电装机越来越多,对调峰机组灵活性、调节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电企业应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做好准备。“我们现在谈超超临界,谈机组效率有多么高。但是实事求是说,很多都是设计值。”
“现实经常要求我们变负荷运行。有的60万千瓦机组,要压负荷到18万千瓦,还有比这更低的。大家一定不要满足于满负荷时效率多好煤耗多低,要关注低负荷时的能量效率、能级效率,才能持续挖掘我们机组生产中的潜力,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黄其励表示,从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上来看,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不变,发电能源结构中煤电的主导地位不变,煤炭是“基础之柱”,煤电是“灵活之魂”。不仅如此,煤炭和煤电还是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纽带,仍将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关键作用,应当对其在能效、能级、灵活性、经济与环境指标等多方面的发展问题给与足够重视。
发言最后,黄其励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并呼吁台下各参会电厂的负责人,要为企业的发展树立一个高目标:“要跳起来才能够着的,才是最好的目标。新时代,燃煤电厂仍然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发自会议现场)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