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8-05-25 14:46:27 中国储能网
中国储能网讯:5月19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地区1500余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电力公司、新能源项目单位、系统集成商等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惠州亿纬锂电能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陈翔在储能电站专场,发表了题为“模块化用户侧储能应用分析”的精彩演讲
中国储能网讯:5月19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地区1500余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电力公司、新能源项目单位、系统集成商等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惠州亿纬锂电能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陈翔在储能电站专场,发表了题为“模块化用户侧储能应用分析”的精彩演讲。
演讲内容如下:
陈翔:很高兴今年又有机会站在这个地方,看到很多老朋友。在今天开始分享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今年我收到组委会的邀请,我当时在想,今年给大家做一个什么样的分享。今年看整个规模上相对去年有一个很大的增长,同时我们也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今年不管是从资本还是大家的关注点,储能都变成一个热点。资源的聚集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今天在这个地方选择这个题目,更多的是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把亿纬锂电能在过去这一年我们所取得的一些进步给各位做一个报告。第二,把我们在做过去一年用户侧储能的过程当中,在产品设计过程当中碰到的一些实质的问题,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这是我们今天做分享的初衷。
在我的分享过程当中,可能大家看不到相关商业模式或其他关于投资方面的分析,我可能更多的是站在技术本身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些分享,我的分享大概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关于公司最近发展近况的简单报告;第二,简单的说一下用户侧储能的需求;第三,会给大家简单的剖析一下我们做的模块话储能系统在设计过程当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
对于公司,可能在座的绝大部分朋友都是比较熟悉的,公司是2001年成立,从2015年开始,公司投入差不多50多亿的资金到动力和储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的建设过程当中。到2018年底,我们应该可以建成11个GWM的可交付产能。最新的资本运作,在去年12月份把TCL的金能加入到我们亿纬集团,极大的增强了我们在消费类锂电池的竞争力。
这是目前我们在全国生产基地的布局,我们现在最大的生产基地是在湖北荆门,以湖北荆门作为圆心来看,一千公里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做到有效的覆盖,北边到内蒙古,南边到惠州,东边到南通,西边到成都,对于全国的业务可以进行有效的覆盖。
对于公司的研发和荣誉方面的简单阐述,目前来讲,对于亿纬锂电能来讲,我们是一个生产制造以及技术品质为驱动力的公司,专利有902项。这张图片显示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结构,从产品的构造上来讲,我们可能是整个中国最独特的锂电池厂家。我们的产品分为四个方向,第一是锂元电池,目前我们已经做到全世界的领先水平从出货量来讲,今年很有可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目前新的增长点是来自于物联网以及5G的发展。第二部分是米离子电池,主攻智能穿戴,还有电子烟和高端数码。关注股市的朋友可能注意到,最近我们持股的麦克维尔连续在新三板十个涨停板,也是来自于电子烟很好的发展。第三不能是负荷电源,结合了锂元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技术特点所制造出来的产品解决方案,广泛用于共享单车,它们的电源系统都是我们提供的。电源系统涵盖了动力部分,储能部分,还有一个细分领域,小型动力电池系统。
这是我们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所发货的一些储能项目的实景照片,具体是哪些项目就先赘述了。这张图大家可能会知道,前不久习大大当时在武汉东湖上乘坐的游船,这艘游船上用的就是亿纬的锂电系统。
用户侧的储能需求,对于亿纬来讲,我们进入储能市场是一个后来者,对于我们来讲,我们选择了一个切入点是从用户侧进行切入。目前来讲,用户侧对于中国的储能市场来讲,最成形的商业模式是削峰套利,还加上基本电价优化,以及近期会凸现的辅助服务的收益模型。
模块化用户侧储能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目前整体的系统架构,其实这个架构大同小异,大家去看各家的储能系统,都会比较类似。对于亿纬来讲,我们也会去思考一个问题,在整个储能市场里面,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什么地方,我们的立足点在哪里。对我们来讲,我们的发力点来自于标准柜的集装箱储能系统,这是我们发力的起始点,在整个系统拓扑里面,我们的起始点是在这个地方。
我们是专业做电芯的,从做系统设计的时候从电芯开始进行选型,今天的标题是模块化产品设计,模块化并不仅仅是提到系统在做设计的时候在结构上做一些模块化的设计,实际上从现在的电芯的选形开始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比如说这个地方用到90款电芯,这是能量型的,同时还有一款功率型的90K,跟它长的一模一样,同样的尺寸大小。意味着在进行整个系统设计的时候,一旦选定同样尺寸的电芯,后面的很多结构都可以复用,在最开始的设计起点的时候考虑到系统模块化和结构化的思路。
在进行模组设计的时候,在设计初期,因为切入的是用户侧,用户侧从使用的场景上来讲,它是一个能量型的使用,充放电一般是在0.25到0.33之间。这种情况下选用了当时给电动大巴做的标准化的模组,这个模组我们之所以选它,首先第一个考量是它是一个标准化设计,可以复用电力市场成型的验证和物料的使用,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个模组在整个制造过程当中就已经考虑了在SYZ三个轴向的振动的影响,它所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在整个系统交付的时候,我们是整体集装箱的吊装交付,意味着在出厂之前完成所有系统的调试,整个系统会在客户的场地上,最快的一个项目是在三周不到的时间就已经并网了。这一块也是我们在设计之初的时候就考虑到的后期交付的问题。
在设计好了模组之后,再形成模块,模块之后形成电池触,我们是百分之百符合电力标准结构的设计,比如说这个柜子从宽度、高度、深度跟现在的电力柜是一样的标准,在电器结缘方面设计也是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这是我们在设计上的一些出发点和考量。
这是我们现在的标准柜的平面图和爆炸图,我们在设计上有这样的考虑,在PCS侧,目前我们选定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模块化的PCS,这个PCS在直流侧是单母线的。另一个方案,之前范总也提到的多分支的解决方案,多分支的解决方案也是印证了前面的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设计。多分支的PCS提供了一种能力,可以简化我们在整个电池处与处三级管理的难度,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个系统的模块化设计的可用性。
在高可靠性这一块,左边这个表格里面是给大家提到我们现在在考虑可靠性的时候会有一些常用的思考点,比如说我们会采用磷酸铁锂,它相对来讲是比较安全的材料体系,不是追求极致的容量密度,在循环性能方面达到比较好的平衡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专业做电芯的,我们更多的会基于电芯的设计做系统的优化。右边的图,我们在做EC充和EC放的时候,在不同的直流内组测试的情况下内组值的分布曲线。虽然说这张曲线是针对动力运用的脉冲应用场景的测试情况,对我们来讲,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经过我们的数据测试,我们发现对于储能的长时间小电流的充放电过程当中,电池直流类组的峰值曲线跟这个曲线是相通的。在放电末期SOC低于10%,以及充电末期SOC高于95%的时候,电芯的内组是集聚增加的,导致的情况是内组本身的离散性会增加,一致性会变差。同时,内组增加之后,热所化会增加。这种情况下会考虑,在系统设置的时候要找到最佳使用工况的窗口,同时BMS和PCS的充放电的参数都要调整,这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今天早上也有嘉宾在会议上提到,其实EMS整个系统更多的是以后再微网的细腻度上进行调度,因为对于整个电网来讲,它的调度平台更多的是常备型的保障型的调动平台。智能云平台的调度管理,我认为在未来整个储能的发展,可能再过10-20年,这可能是最有价值的其中一部分。它跟用户之间可以产生很强的黏度,而且可以根据用户使用的模式,不断产生出新的盈利模式出来,这也是我们未来考虑的重点。
收益分析,目前国内可收益的模型不太多,不在乎刚才说的那几种。右边的是实际系统跑出来的曲线图,主要是电压和电流的曲线状态,从目前的实际测算来讲,好的项目,不是说所有的项目,好的项目大概回收的收益期在6-7年之间,这是现在的测算。总体来讲,相对于去年和前年来讲已经好了很多。我们相信,随着系统整个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有越来越多储能商业模式的诞生,这个收益还会进一步的提升。
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因为储能变得越来越红火,资源越来越聚集,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业内的从业人员,我觉得更多的大家应该是冷静下来要想怎么样真正的把储能做好。我们的心可以比天高,但是路还得一步步来走。储能方面,性价比要做好,安全性要提高。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希望基于自己在电芯这一块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跟行业里的小伙伴们,包括BMS,PCS,系统集成的小伙伴们,一起能够共同的以开放的心态来推动整个储能事业的共同发展。我的汇报到此,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