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8-01-02 00:00:00 中国自动化网
在近期举办的2017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与展望高峰论坛期间,一位企业家讲到:“我们工厂订单多,工人劳动强度很大,经常短时间内大量加班。因此招工非常困难,即使把招工门槛降到很低也不行,年离职率更是达到了100%
在近期举办的2017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与展望高峰论坛期间,一位企业家讲到:“我们工厂订单多,工人劳动强度很大,经常短时间内大量加班。因此招工非常困难,即使把招工门槛降到很低也不行,年离职率更是达到了100%。”
另一位从事手机配件生产的企业家更是深有感触:“我们工厂位于长三角地区,由于配件产品毛利不高,很多用人较多的生产线不得不考虑转移到内陆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即使这样,可能在未来2-3年,用工难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解决。”
很明显,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升高,诸多制造型企业也面临着与上述两位企业家同样的难题,解决方案并不复杂,那就是利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打造属于自己的智慧工厂。那么,为何始终有企业不愿实施自动化改造呢?北钢联通过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工程、环保、金属加工五大行业的典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到产业链内管理层意识中普遍存在以下想法,影响到了企业自动化改造的决策:
工厂A:“自动化改造门槛高,实施风险大,我们还想继续观望。”工厂B:“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研制投入大,投入了资金一定能见效吗?”工厂C:“自动化改造我们找不准方向,改造周期长,既影响生产又劳民伤财,不如得过且过更保险。”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刚需痛点显而易见,作为制造型企业的管理者,或多或少会被以上问题所困扰,从而拖慢企业改造进程,项目难以推进,因此错过宝贵的改造机遇,痛失市场良机。以典型代表工业机器人为例,随着机器人的高效性、稳定性、精准性被逐渐认可,在2013年、2014年制造行业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将全面实现智能化,其中关键岗位将由机器人替代。在如此激烈的改造大环境下,企业家们不应再苦苦坚守传统工厂,而应采用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Copyright 2014-2025 www.gzcd88.com 广州橙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6921号-2